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湖北美术学院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2018年”非遗传统雕塑”鄂西研培学员回访记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8-04-25 [来源]: [浏览次数]:

2016年我院被文化部、教育部以及省文化厅列为高校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院校”之一,于2016、2017年间开展了两期传统雕塑培训班,在响应湖北省文化厅“一个平台三个目标”的号召下,践行了高等艺术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的办学理念,通过精心准备、有力的后勤保障和细心的管理服务,已圆满完成了100人的培训任务,得到了相关部门和培训学员的高度评价。

按照文化、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工作要求,为总结培训经验,考察培训效果,更好地开展2018年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我院在完成2017年培训工作后,利用工作之余,决定启动对恩施州和十堰市两地的回访考察活动。首先回访了恩施州,于2018年4月12—15日,我院由何明院长带队,相关工作人员夏卫、李君、陈珂等参加,联合湖北美术学院非遗研究中心主任张昕教授考察组等,开展了对我院2016、2017年度恩施州地区非遗培训学员的回访。

通过走访考察和交流的方式,深入学员所在地,直观的了解非遗研培学员的传承现状以及通过培训后他们的手工技艺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工艺品制作实践成果等。

本次走访了湖北恩施州、咸丰县和利川市三地,共回访了9位学员,涉及木雕、根雕、石雕、微雕四个项目。

【回访第一站】:湖北恩施自治州“兴桥木雕”。考察了当地的木雕制作技艺,回访了2017年度非遗研培班的余兴桥学员,他主要从事木雕和根雕。我们一行考察了他的木雕工作室和“兴桥木雕”经营商店。

恩施州木雕早在明代已有娴熟技艺,清代作品已具有艺术风格和装饰特点,讲究中国画的笔意美,构图布局疏密得体,变化多端,有圆雕、浮雕、半雕之分,从雕刻亭台、楼阁、住宅、门窗等,形成了完美体系,雕刻内容民间多取材于古典文学名著,同时也有生活风俗、神话故事,诸如:福星高照、龙凤呈祥、吉祥如意、松鹤延年等木雕作品,造形真实,图案优美,雕刻精湛,刀法熟练,流畅线条清晰明快,再加上漆贴金,金碧辉煌,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余兴桥的木雕工作室位于恩施自治州清江岸边,一栋3层小楼临江而起,宽阔的工作室摆满木雕加工工具,一批精雕细琢的木雕作品正待完工。还有一些手绘草稿。余兴桥当场为我们讲解他的木刻技术以及创作的心得体会,并坦言2017年的非遗培训对他启发很大,领悟很多,技艺提高不少,在美院教授们的指导下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和雕塑技巧,其中一幅课堂习作被美术学院收藏。培训结束后,在参加2017年11月的湖北省民间工艺技能大赛中获得第四名的好成绩。

图1 回访余兴桥 介绍木雕技艺

图2回访余兴桥 讲解木雕绘制草图

图3回访余兴桥 何明院长颁发作品收藏证

随后我们一行又来到“兴桥木雕”经营店,这里经营的有金丝楠木雕,根雕,还有各种相关的木饰艺术品,展示不少获奖作品,其中一幅《回娘家》获得国家级金奖。

图4回访余兴桥 介绍其工作室藏品

图5回访余兴桥 展示金奖作品

【回访第二站】:恩施咸丰县。回访了6位学员,分别是2017年研培学员杨佳奇、田李咸、庹先军、肖传军、代继辉、李相兵等。咸丰县文化馆非遗负责人谢一琼馆长接待了我们一行,并就本次回访进行座谈研讨。随后谢馆长带领我们考察参观了咸丰县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展厅、咸丰县民族博物馆和民俗文化馆。最后我们还参观了恩施最大的土司城——非遗唐崖土司城。

图6 回访咸丰站与文化馆谢一琼馆长及学员们合影

咸丰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的地方,诞生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木雕是该地区手工技艺的杰出门类,最著名的咸丰何氏根雕历史悠久,渊源流长,是土家族根雕的杰出代表。咸丰根雕善于用艺术的眼光从根材的形态、色彩、纹理、疤瘤、材质、皮质、根桠等方面去审视,注重选材,善于利用根的自然形态,通过施以小雕加以丰富,从而使材和艺融于一体,以保持作品的原创性,实现原定的创作设想;作品后期制作工艺特别注重环保,使作品更显古朴高雅,生动形象,易于永久收藏。

本次回访通过实地考察以及和学员面对面交流,初步了解了咸丰县的木雕工艺和制约该地区手工技艺发展的局限性,也深深地感受到了非遗传承人在传承道路上的创新的艰辛。学员表示,通过非遗研培班的学习,丰富了理论知识,开阔了眼界和思路,更新了思想观念;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各个非遗传承人群的交流,了解了不同地区传统雕塑的现状和发展。学员们深有感触地说培训使他们开阔了思路,提高了技艺,创作上不再盲目,懂得了在原有传统木雕基础上,如何去迎合市场的需求。

图7 与咸丰县文化馆谢一琼馆长座谈研讨

图8 咸丰县文化馆谢一琼馆长介绍当地情况

图9 参观咸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陈列展厅

图10 参观咸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陈列展厅

图11 回访庹先军讲述木雕创作过程

图12 回访庹先军演示雕刻技艺

图13 回访田李咸讲解自己的微雕产品

图14 回访田李咸 讲解自己的微雕产品

图15 回访杨佳奇 讲述金丝楠木雕创作构思

图16 回访杨佳奇 讲述金丝楠木雕创作体会

图17回访肖传军 代继辉 参观他们的石雕工地

图18 回访肖传军 代继辉 拜访杨泗坝肖氏石雕工作室谢先华师傅

图19 回访李相兵 石雕工地与何明院长切磋

离开咸丰的最后一站我们考察参观了咸丰县唐崖土司城遗址,唐崖土司城址格局清晰,功能完备,保存完整,为西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土司城址之一,对研究中国土司制度和土家族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7月,在德国波恩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图20 参观唐崖土司城

【回访第三站】:利川市。回访了两个学员,分别是2016年研培学员牟利忠,2017年研培学员张旭。走访了他们的利川市利忠奇木艺雕有限责任公司。

在回访期间,牟利忠大师及其徒弟张旭带领参观了他们的利忠奇艺木雕工作室、展厅;同时走访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坝漆”;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肉连响”。

牟利忠大师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宝贝:千年阴沉木、金丝楠木雕、各种材质的木雕珍品。两层独立的展厅则展示了牟大师近几十年来创作的各种木雕作品,以及获得的各种荣誉。他认为参加本次培训受益匪浅,专家讲座提升了传承人的理论知识,实践课程丰富了技法,参观考察则开阔了视野。他们师徒一致认为以前的作品比较匠气,如今在原有的创作基础上,会积极融入大自然和人文元素,既保留常规,又进行了创新,既体现了非遗传承,又体现了创新创意。

图21 回访牟利忠 张旭 参观木雕工作室合影

图22回访牟利忠 在工作室潜心创作中

牟利忠大师,土家族人,2015年被省政府表彰为高技能人才并列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2014年被湖北省人社厅表彰为“湖北省民间工艺技能传承大师”并在利川城区内建立了民间工艺技能传承大师工作室,利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利川市民间工艺大师,现担任利川市利忠奇木艺雕有限责任公司艺术总监。自从业以来,牟利忠师傅在抢救、保护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弘扬祖国民族工艺做出了突出贡献。

目前牟利忠木雕已先后被市、州、省级政府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作品不管表现的是人物、动物或家具器物等,件件皆为精品,慕名参观和选购的人络绎不绝。许多作品参加省级、国家级展出获奖。迄今为止,牟利忠共创作根雕、木雕作品2000多件,现存作品500余件,半成品800余件,自办家庭陈列室8间。

图23 回访牟利忠 张旭 讲解金丝楠木雕创作体会

图24 回访牟利忠 张旭 大型木雕展示场地

图25 回访牟利忠 张旭 讲解金丝楠木价值及特色

图26 回访牟利忠 张旭 讲解金丝楠木雕从雕琢、打磨到上漆整个流程

随后在牟利忠大师的荐引下,我们拜访了利川县享有盛名的国家级非遗项目“肉连响”传承人刘守红以及他的利川市肉连响民族文化传艺馆。

刘守红把“肉连响”传承植入了幼儿教育和广场舞健身活动。其目的是让人们不忘民族的特性,弘扬土家苗族优秀灿烂的民族民间艺术,更是向全国、向世界展示土家苗族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刘守红的“肉连响”传承模式所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荣誉纪录不断被刷新。2010年,被省文化厅公布为第二批湖北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11年,获得“恩施五四青年奖章”;2013年荣膺“恩施州杰出文化新人”美誉;2014年,他被湖北省文化厅授予“湖北省优秀文化志愿者”称号。

图27 拜访利川“肉连响”非遗传承人刘守红以及他的民族文化传艺馆

图28 何明院长亲自题字:“土家街舞,全民健身”

本次回访同时走访考察了利川髹漆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洪克俭,他向我们介绍了生漆的制作工艺及其生态价值。据洪克俭介绍,化工合成涂料都是以石油为原料,每制造1公斤涂料需要消耗2.4公斤石油,全国每年仅防腐涂料就需要30万吨,需要消耗石油72万吨,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减少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发展可再生资源型天然绿色环保涂料是涂料领域发展的必然方向。而生漆正是不可多得的绿色环保可再生涂料,其中不含有挥发物和重金属,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生漆不仅仅可以作为漆器工艺品、家具的涂料,还能提取生漆中的部分成分制成医药保健品,还可以将其进行精细化加工成为高耐候性特种涂料,在国防事业等方面拥有十分广阔的运用前景。

通过这次对利川“坝漆”的考察摸底,为我院即将举办的第一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漆艺研培班”作了一个较好的铺垫。

图29 拜访利川髹漆技艺代表性非遗传承人洪克俭

经过本次回访,我院对恩施地区的传统木雕和石雕的发展情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看到了学员们在培训前后的变化与成绩,对培训学员的现状、面临的困难和对未来发展的设想有了更加全面、具体的认识。就当前国家非遗政策而言,想办法打开学员们产品的销售市场,解决传承人们的生存问题和发展问题,是推动恩施土家族传统技艺传承发展的关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将针对恩施非遗传承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优化非遗培训方案,细化非遗课程内容,搭建非遗交流平台,充分服务好非遗传承人群,在前期培训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进一步总结工作经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我省非物质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贡献力量。(通讯员: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