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社会美育工作者及关心者:
根据“卓越美育先锋”评选方案,湖北美术学院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组织专家评审小组,从美育贡献、公益精神、创新性及社会影响力等多方面对申报材料进行了综合评议,最终评选出以下获奖者及其先进事迹(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评选会现场

1戴晨
戴晨在社会美育推广领域深耕多年,组织了丰富多样的公益艺术课堂,为社区居民提供艺术体验与学习机会,致力于提升公众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审美能力。她长期关注社区基层的文化需求,创新设计了多样化的艺术工作坊,如“绘画与叙事”“社区剧场”等形式,帮助不同年龄段的居民通过艺术表达情感、发现自我。戴晨还多次参与社区艺术空间建设,为基层社区提供了长期、持续的文化支持。她的努力不仅提升了社区居民的精神面貌,更让艺术成为社会文化连接的重要纽带。
2段岩
段岩专注于艺术疗愈领域,通过策划多样化的艺术疗愈活动,将艺术创作与心理健康相结合。她先后策划了“色彩与心灵”“艺术对话心灵”等主题工作坊,帮助参与者缓解心理压力、提升自信。她还与心理学专家和艺术家合作,研发了针对不同群体的艺术疗愈课程,如儿童心理关怀、老年人记忆唤醒等,成果受到广泛好评。段岩的努力不仅推动了艺术疗愈的实践发展,还通过艺术搭建了情感链接的桥梁,为社会美育注入了新的内涵与价值。
3范玉文
范玉文以文化传播者与实践者的双重身份,致力于社会美育工作多年。她深入艺术教育宣传工作,推动艺术在更广泛领域传播。同时,她创办了808菊止兴堂艺术空间和菊止敦煌艺术空间,策划艺术雅集、鉴赏课及公益美学课程,并与携程等平台合作推广敦煌文化艺术课程。此外,她积极投身于书画文化活动推广,在竹吟山房组织多场艺术公益分享会,日活用户超1万,广受好评。
4季思思
季思思长期致力于艺术疗愈事业,为不同群体提供情感关怀与心理疏导。她以艺术为载体,策划了“温暖的手工”“色彩心灵旅程”等多种形式的疗愈工作坊,服务于儿童、老年人以及心理康复人群。季思思还积极与社区合作,推动艺术疗愈进入日常生活,通过绘画、手工、音乐等方式帮助社区居民构建情感链接、缓解心理压力。她的努力不仅提升了居民心理健康,也丰富了社会美育的内涵,为艺术赋能社会治理提供了鲜活案例。
5李可欣
李可欣深耕于儿童美育教育领域,通过多年的实践创新,为孩子们提供多元化的艺术表达与交流平台。她策划了“儿童艺术世界”系列工作坊,涵盖绘画、建构、戏剧等内容,促进孩子们的创造力与艺术感知能力发展。李可欣还致力于将美育资源带入偏远地区,策划志愿者团队深入乡村,开办艺术夏令营,帮助乡村儿童接触并感受艺术的美好,进一步缩小城乡文化教育差距。
6刘婷
刘婷拥有14年一线美育教育经验,专注于推动儿童艺术教育及社会美育事业的发展。她创立“你画画艺术研究所”,倡导多元材料与跨学科艺术教育,通过丰富的艺术课程提升儿童的创造力与合作能力。刘婷策划的“大树小孩”项目,让儿童参与社区空间设计与公共艺术创作,增强了 她们的社区归属感与社会责任感。她还积极推动融合教育,服务特殊儿童家庭,举办100+场公益活动,帮助超过1万户家庭开展美育实践。
7鲁江峰
鲁江峰自2016年起参与“种太阳·乡村儿童启蒙赋能陪伴夏令营”,为乡村儿童提供科学、艺术、建造工作坊等课程,培养她们的创造力与协作能力。 他的乡村美育课程累计服务10000+儿童,并为300+乡村教师提供培训,通过教育的正向影响促进乡村文化复兴。此外,他积极推动志愿者培训与课程研发,服务多个营地,为乡村儿童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
8罗芬
罗芬凭借14年的教育经验,长期推动社会美育与艺术教育事业发展。她创立“你画画艺术研究所”,策划儿童创造力课程,指导超过1万家庭参与美育实践。她还致力于通过儿童视角开展社会美育活动,与社区合作实施“大树小孩”项目,让儿童在设计社区空间中增强责任感与归属感,促进社会情感学习。
9路舒程
路舒程身为公共美术教育推广者与实践者,专注美术馆公教领域,力促美术教育大众化。其策划组织公教美育活动,以互动体验及教育项目让观众融入美术馆参观,借艺术启思,提升公众审美与素养。经其努力,众多观众借馆内教育项目接触多元艺术,激发艺术兴趣与探索欲,提升社会文化素质,拓展了美术馆社会责任与文化传播维度。
10尹娉
尹娉是一名书法国画教育专家,长期致力于传统艺术的传承与推广。她策划了多场以书法国画为核心的社区美育活动,如“翰墨之韵”书画课堂、“笔墨中国”国画体验等,让更多人接触并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魅力。她还积极将书法国画教学与现代教育相结合,开发了适合不同年龄层的艺术课程,极大地拓展了社会美育的覆盖面。
11 张思钰
张思钰着力推动社会艺术教育创新,策划了多个针对特殊人群的艺术公益课程,为不同群体提供了平等参与美育的机会。她设计的“多感官艺术体验”课程,在特殊教育领域获得了积极的反馈,开创了艺术教育的新模式。
12叶国珍
叶国珍作为水果湖街道社工站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开展美育活动,如“美愈水果湖”和“看见”系列,通过艺术疗愈帮助社区居民和工作者重建心理防线。 她策划多项公益活动,融入美育元素,提升居民心理健康与社区凝聚力。水果湖街道因此获得多项荣誉,并被广泛报道。
13夏静
夏静深耕大漆艺术领域,通过创造性活动如“漆彩斑斓”和“漂流漆语”等,推动了漆艺文化的传播与创新。她通过这些活动为公众提供了了解大漆艺术的机会,同时也为漆艺爱好者创造了交流和创作的空间。夏静的工作推动了大漆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在社会美育和文化传承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14郑超
郑超深耕社会美育推广,积极开展社区艺术教育,组织了多场主题艺术活动,提升了公众对艺术的认知与欣赏能力。她带领团队策划的“艺术与社区”系列课程,通过艺术实践连接社区文化与居民生活,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15朱衡
朱衡是一位致力于文化教育和艺术传承的社会美育工作者,多年来,他通过推动各类艺术课程与项目,培养了大量热爱艺术、关心社会的学员。他的工作不仅关注艺术本身,更着眼于如何通过艺术促进社会的文化素养与心理健康。在他的推动下,多个艺术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果,特别是在儿童美育和社区艺术教育领域,朱衡设计并实施了许多富有创新性的课程和活动。
16刘帆
刘帆是一名倾心文化教育与艺术传承之社会美育工作者。数载岁月,竭力推动多元艺术课程与项目,似春风化雨,培育诸多热爱艺术且心系社会之学员。其工作不止于雕琢艺术之形,更志在凭艺术之力,提升社会文化素养,润泽民众心理健康。于儿童美育、社区艺术教育,所创课程活动独具匠心,成效卓著,仿若熠熠星光,照亮艺术传承之路。
获奖者权益
湖北美术学院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将为以上获奖者颁发“卓越美育先锋”荣誉证书,以表彰其杰出贡献。获奖者将受邀参与湖北美术学院组织的相关美育推广活动与公益项目,为美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感谢所有参与者对社会美育事业的热情支持与积极贡献!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优秀个人加入美育公益推广的行列,共同推动社会文化素养的提升。
湖北美术学院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
2024年12月5日